近日,海关总署发布2024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排名结果,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首次跻身全国A类第三名,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进入全国前三的综合保税区,较2023年上升16位。
据悉,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由海关总署牵头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联合开展,是反映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年度“大考”,涵盖规模效益、质量效益、业态创新、辐射服务等五大类30余项指标。
数据显示,2024年前海综保区进出口总值达3752.5亿元,同比增长49.9%,增速远超全国综保区平均水平,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四、广东省第一,占深圳全市三个综保区进出口总量的2/3,成为深圳外贸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。
“前海综保区已集聚进出口百亿级企业9家,其中,越海全球跃升为千亿级外贸领军企业,嘉里大通、马士基供应链等十余家企业实现营收翻倍增长,龙头企业引领、中小企业协同的发展格局逐步成型。”深圳海关所属蛇口海关前海综合保税区监管一科副科长钟楷谈到。
2025年以来,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,前海综保区依然展现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韧性。今年1-7月,其进出口规模达2215亿元,同比增长19.1%,创同期历史新高。
6月,中办、国办发布《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》,要求深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。前海随即响应,明确将持续推动外贸领域制度创新、管理创新、服务创新,大力发展跨境电商、保税维修、保税展示交易等新模式、新业态,促进外贸扩规模、拓品种、优结构、提能级。
如今,前海综保区正发力“保税+”新业态的培育。
保税维修方面,结合区内企业实际需求,深圳海关会同前海管理局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,顺利将大疆、西门子等企业亟须开展维修业务的商品纳入商务部、生态环境部、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发布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的公告》目录。
以西门子磁共振有限公司为例,该公司关务经理付光明介绍:“以往出口的磁共振零部件无法返厂维修,只能在国外设立维修点,场地、人工成本极高。如今依托前海的保税维修政策,我们将全球售后点‘搬’到区内,不仅降低了30%的全球服务成本,还能更快响应客户需求,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制度创新样本。”
保税融资租赁方面,7月28日,深圳首架民航发动机保税融资租赁业务在前海综保区顺利清关,并交付承租企业顺丰航空有限公司。
顺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孙旭元介绍道,保税租赁飞机发动机能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占用压力,依托深港陆运口岸的便利化条件及蛇口海关“一站式”通关服务,不仅提升了通关效率,还节省了运输成本,“后续我们计划拓展更多航空设备租赁业务,依托前海的政策优势整合资源。”
截至目前,前海综保区累计开展保税租赁业务涉及飞机11架、船舶2艘、飞机发动机1架,货值近40亿元。
保税展示交易方面,8月23日,广东省首次艺术品保税拍卖在前海正式举槌,不仅首次大幅提升保税艺术品占比,更创新采用“境外保税+境内艺术”同台竞拍形式。
“我们通过政策突破与监管创新,破解了艺术品通关、存储、交易等环节的难点,为前海和深圳文化创新开辟了新路径。”蛇口海关前海综合保税区监管二科副科长甘自来谈到。
前海管理局方面表示,未来将继续密切联动海关、税务、金融等监管部门及机构,持续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工作,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,全力推动前海综保区在全国综保区格局中持续争先进位,助力深圳外贸实现更高质量发展,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型经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